历时15年倾力打造生物菌株研发团队 以生物科技发展为主土壤改良作出贡献!

干农资不是开加油站,你需要一颗医者仁心

前几天开车路过一家加油站,突然想起如今很多农资朋友说“现在什么生意都不好干”,其实不论是任何行业,如果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你还把自己的生意当成“加油站”来干,那肯定什么都不好干。

虽然到达目的地的路上,我们会经过许多加油站,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当车子快没油的时候,才会到就近的加油站加油,这是消费者的刚性需求。然而,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就连加油站都自主搞一些活动,来锁住消费者,让消费者计划性、周期性加油,从而达到预定销售额。

再看如今的农资市场,一条街上有好几家农资店,仍然坐在店里等用户上门的,还是有不少。哪怕“勤快”些的农资经销商,也只是对为数不多的几个“关系户”、“大户”上门回访,了解用户们的真实需求,以及种植情况。更何况,这一类经销商在如今也只是少数。须知,我们的土壤病了,需要看医生,等你们来治病救命。

再看如今的农户们,一批六零后退居农业二线,一批八零后逐渐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因为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很多人仍然在沿用老一辈农业种植经验和相对陈旧的种植理念,导致产量和效益都不能得到应有的提升。而还有一批有朝气、有想法的新晋农业生产主力,他们会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益,运用互联网、人脉去找寻增产增收的方法,所以又导致一些老牌农资经营者客户流失。

为什么这些客户会流失?很大一方面原因是因为他们已经对老一辈相信的农资店失去了信心。老一辈人会根据几十年的购肥经验:“你去张三家去买肥料,他家的便宜,不坑你!”诚然,老一辈人一个汗珠摔八瓣,舍不得花冤枉钱。可是再换个角度想,如果张三家的产品不能对你的农业种植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人工成本在上涨、生活成本在上涨,一年到头算下来反倒不如去年剩下的钱多,这算不算你被自己“坑”了?

忘了是哪个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钱不是省出来的,而是挣出来的!”试想一下,如今我们的土壤病了,没有那么大的力量支撑你增产增收,而你还沿用老一辈人用过的农业种植经验,往地里多用肥料,别人用一袋你用一袋半,别人用一袋半你用两袋,那你有没有想过土壤为什么病了,而且病的那么厉害?

用户们可能因为思维陈旧,也可能是因为技术不足或者没有给土壤治病的产品,那我们农资人与用户们相比是不是接受新思维、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的机会要多的多?我们成天抱怨生意难做,那反过来问问自己,有没有把我们的土壤当成一个病人,我们是不是具备一颗“医者仁心”?

当我们农资人从舒适的老板椅上站起来,走出去,深入种植一线,不管是自己的客户也好,不是自己的客户也好,我们能够帮助这些农户发现阻碍增产增收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还愁我们生意不好做吗。

曾经有人批判农资人打着技术推广的旗号卖产品,殊不知,我们农资人为农民推广新型技术的心是真诚的,卖产品的目的也是存在的,假如我们不以卖产品为目的,那我们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谁给我们发工资?我们只是新型农业发展推广者中的末端,我们不是相关部门。相关部门会为推广者发工资,我们农资人只能在卖产品中获取利润,才能持续进行新型农业技术推广。

当然还有一些我们也要考虑到,那就是县(市、区)级以上的农资人才会具备农业技术推广团队,具备常年奔赴种植一线的条件,而县(市、区)级以下的农资人具备这种条件的却不多,大多以夫妻店的形式经营。可能有农资朋友说,我也是这种情况,所以我不能深入种植一线。须知,“医者仁心”当头,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除非你本身就不想好好干。

我接触过的一些农资人中,绝大多数会组建一个网络社交群,把自己的用户和潜在用户都拉进这个网络社交群里。想买什么产品,在社交群里就可以直接问店主,哪里还用坐在店里等用户上门呢?哪怕真的需要有人看店,难道真的就缺你不可吗?

所以说,并不是行业让你的生意难做,而是你缺少一颗“医者仁心”,不想生意好做。只要你有一颗“医者仁心”,你的所有顾虑就都不是问题。在此,也祝愿广大农资人,在新的一年里,找到好思路,过一个“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