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5年倾力打造生物菌株研发团队 以生物科技发展为主土壤改良作出贡献!

水稻吃“午饭”最应该重视的是什么?

自古以来,民间就流传着“早吃少,午吃饱,晚吃好”的说法,就是说人们一般要按照这样的进餐标准控制自己的饮食。只有根据这样的进餐标准,人体才会充分吸收这些营养,不造成负面健康影响。人体如此,那么作物该怎么吃饭呢?微信图片_20190121104531.jpg

119日,根力多股份联合吉林省白城市平安镇源源农业就召开了一场500人的水田种植户技术培训大会,重点探讨一下水稻的午饭该怎么吃。

根力多吉林分公司农技经理朱鸿君指出,其实不论是经济作物还是大田作物,不管是水田还是旱田,也一样要遵循一定的施肥规律给作物,让它们吃饱不浪费。最关键的并不是在苗期、中期、后期给作物吃了多少,而是要看它们吸收了多少。说到底,就是肥料利用率和吸收能力的控制与提升。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人们在种植过程中施肥量逐年盘增,随着社会科技快速发展,人们在注重施用量的同时,也更加注重肥料品牌,这也算一种意识进步。然而,仅仅是注重肥料品牌的意识进步了而已,而施肥管理的水平,仍旧停留在十多年前。为什么这么说呢?

试想一下,如今在座的种植户们,谁比谁的施肥量少?你家今年用了一袋,他家用了一袋半,那我一定要用两袋,就为了比别人家多收粮。可最终,真的比别人家多收粮了吗?水稻茎秆纤细、分蘖率低、抽穗率低、籽粒不饱满甚至是干瘪,总是比别人家的粮食少收一些。不仅如此,在销售时还可能比别人家少一分钱甚至是两分钱。等于比别人家用肥都要好,都要多,却始终比不上别人家的粮食产量,更比不上别人家的粮食品质。微信图片_201901211045312.jpg

很多人都在研究,什么品牌的肥料更有名,什么含量的肥料大家用的最多,想通过这些研究,在肥料选择和补充上,达到理想的效益。其实,站在科学的角度看来,我们太过注重旁门左道了,没有透过种植现象看到生产上的本质,没有把问题聚焦到肥料利用率和作物吸收能力上来。

什么是肥料利用率?我们都知道,所有的化肥投入,作物能够吸收的只有一小部分。投入的所有化肥,会因为自然挥发、日照蒸腾、水肥流失、土壤固化而浪费一大部分。比如说我们投入100斤肥料,有70斤会浪费掉,只有30斤肥料被作物吸收,那肥料利用率就只有30%。再比如说你买一袋肥料花费了100块钱,就等于70块钱是白扔的。

可能有人会觉得,我不差钱,多用一袋是不是就能让作物吸收60斤肥料呢?肯定不是。虽然肥料在投入后会浪费一部分,比如自然挥发、日照蒸腾、水肥流失都不会对种植造成影响,而被土壤固化的那一部分肥料,则会堵塞土壤之间的孔隙,降低土壤自身的保水保肥能力,也就是说会加重水肥流失。另一方面,化肥在业内是公认的化学盐分,也就是说被土壤固化的那一部分化肥,会加重土壤盐渍化,甚至会造成土壤板结。

盐渍化或板结的土壤,首先其蕴含的营养元素基本被土壤锁定,不易被作物根系吸收,而且因为土壤疏松程度下降,作物根系扎不深,营养吸收的就更少。株体营养不足,自然就会茎秆纤弱,甚至是弱不禁风,每逢风雨天气,就会有倒伏风险。再次,一旦发生倒伏,叶片光合作用遭到削弱,不能很好利用蒸腾作用促进根系吸收营养,根系吸收的营养就更少,不能满足籽粒生长,籽粒干瘪也不足为怪,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用肥过量造成土壤盐渍化、板结,根系扎不深,营养不足,茎秆纤弱易倒伏,削弱叶片光合作用的同时,降低了根系吸收能力,最终籽粒干瘪,产量和品质双重下降。微信图片_201901211045316.jpg

所以,想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就必需从土壤改良上下功夫。一则投入有机质,起到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作用;二则投入微生物菌群,分解、转化有机质为作物提供长效营养,活化被土壤固定的无机元素,促进作物吸收,先让作物株体强壮起来;三则降低化肥投入,减少的部分用有机质和微生物菌群替代,利用有机质和微生物菌群减轻土壤盐渍化。坚持运用先进种植理念、专业种植技术和科学用肥方案,逐渐达到土壤生态平衡,恢复土壤健康。

根力多股份利用自身研发的菌膜法新工艺,将无机、有机、微生物完美复合,兼具无机肥的速效性、有机肥的长效性、生物肥的增效性等一肥三效,一次性施肥,无须增加农资投入成本和人工成本,省时省工省力。同时,根力多股份于2018年连续两年蝉联中国生物肥企业竞争力百强之首,这不仅是业界对根力多品牌的认可,同时也是广大用户对根力多产品的认可。

与会种植户们听完朱鸿君的分享,深感受益匪浅。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朱鸿君所指明的不科学施肥管理在自己身上就是很好的体现,用肥越多产量越少,不仅投入产出比失衡,就连田间的土壤,也一年不如一年。想要种出高产高质的粮食,看来还就得从土壤改良上下功夫,也希望通过根力多品牌及产品,迎接来年的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