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5年倾力打造生物菌株研发团队 以生物科技发展为主土壤改良作出贡献!

根力多实地调研探索新服务

730日至81,这三天多的时间专门被根力多股份华西分公司总经理王春景和根力多农技经理、西北大学教授杨旭武用来对甘肃张掖、金昌的农业生产调研回访工作。

“张掖和金昌都位于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这里戈壁、滩涂、湿地分布较多,从我们一路走来经过的地方,中药材种植就多达几十万亩。因为环境条件相对较差,比较不利于农业绿色生态高效可持续发展。此行,我们就是在回访老客户的基础上,对张掖、金昌两个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做调研,希望根力多生物工程技术能在这里良好的应用,同时也给根力多品牌出口探探路。”王春景介绍说。

这一路上包括麻黄、当归、党参、板蓝根等中药材,蚕豆、莴笋、娃娃菜等经济作物,再加上我国第四大主粮土豆的种植现状一一映入调研组一行人的眼中。张掖相对在农业用水上问题不大,河道密集,而金昌则对农业用水有着很高的设施要求。光照足、降水少也给金昌的农业用水带来很大的麻烦。

“这里的农业种植习惯跟当地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农业用水不足的缘故,很多情况下都取决于老天爷下不下雨。倘若老天爷心情不好,那么老百姓投入多少肥料都很难增产,时间一久,就给当地种植户留下了‘贪便宜’的坏习惯。”杨旭武在与同行的工作人员交流中说道。

比如张掖,全境有二十多条河道穿过,农业用水压力不大。再看金昌,河道过境少,农业用水要么就选择地下水灌溉,要么就只能听天由命。更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土壤本质的问题,有机质含量低、微生物活性差,最终导致肥料利用率低,产量与品质提升难。

根系需要营养功能、结构功能、生态功能兼备的肥沃土壤才能良好的下扎,反观两地肥沃土壤并不多见。一方面加大了水肥流失,另一方面根系下扎不利,再者土壤中有益功能型微生物菌活性很低,导致病害频发,制约了产量提升,阻碍了品质提升。

长期已久,老百姓们用好肥收成也不见增加多少,谁还多花钱呢?如此一来,就更加重了当地土壤营养失衡污染,形成了恶性循环。想提升产量怎么办?多施肥。多施什么肥呢?更多人倾向于“大众肥”,什么是“大众肥”呢?就是别人用什么自己也用什么。既不多花钱,产量也比别人差不到哪里去。

“这里的农业耕地土壤既有地形地貌原因,又有历史原因,更有近代农业从事者不科学用肥的原因。没有任何一个种植户不希望自己增产,可是当好产品摆在他们眼前时,他们又会考虑气候因素,担心用了好肥料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变化。没人用,就都不舍得用,很多旁观者更是心里没底,就造成了现在哪怕有好肥料,也没人‘敢’用的现状。”王春景指出。

说到底,还是当地的耕地质量和气候制约了当地农业的绿色生态高效可持续发展。气候很难人为控制,但耕地质量却可以依靠科学技术手段来提升。调研组一行人一路走来,对根力多产品用户和普通用户的耕地都进行了大量的研判。相对与普通用户来说,根力多产品用户地里的作物包括根系、茎秆、叶片等都在朝着理想的结果在发展,而且与普通用户地里的作物区别很明显。从根系的发达程度上、茎秆的粗壮和硬度上、叶片的大小和柔韧度以及厚度上,根力多产品用户的作物优势都比较明显。

也并不是所有种植户按照传统的种植习惯来发展,还有不少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种植户,像根力多产品用户就是这一类。根力多含微生物系列肥料产品,把氮磷钾的含量降下来,把经过纯发酵的有机质和微生物菌群的含量提升上去,从改土的基础上来提升肥料利用率,进而提升农业生产的产量和品质。

土壤改良是一个长久的话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毫无疑问是一场持久战。那在这场持久战中,可能会有一些种植户因产量问题而逐渐退出,所以想要让更多的种植户加入到土壤改良的持久战中,就需要把问题反过来想,“我们不能为了土壤改良而牺牲产量,而是要在保产、稳产、增产的基础上做到土壤改良。”

杨旭武在调研过程中,一边指导种植户们如何科学增施生物有机肥,一边指导种植户如何利用天机盖产品提升农业产量和品质。通过之前根力多系列产品的表现,不少种植户表示已成为根力多品牌的“铁粉”,同时也希望根力多能够增加对张掖、金昌地区调研的频率,通过一系列高新技术,来带动当地农业的绿色生态高效可持续发展。